石元春,1931年生,湖北人,土壤学家。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1987―1995年任该校校长。现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1991年和1994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等专著。近年关注国内外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见证十年(代前言)
我从事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将我卷进了当今世界最热门和最敏感的领域――能源领域。
2003年,中国国务院制订《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成立了一个战略研究班子,我担任农业组组长。这是一次难得的能够专心阅读资料和思考问题的机会。为什么中国农业难以现代化和中国农民难以致富?我的思考是:这是按计划经济模式,执行工农二元化和城乡二元化,将8亿农民捆绑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附加值极低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结果。要冲出这道“封锁线”,就必须将农业的传统生产线向农产品加工环节延伸。
在此期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阮榕生来看我,谈及美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情况,留下了1999年克林顿签发的《开发和推进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的第13134号总统令及有关文件。我一口气将这些材料看完,特别是总统令中的一段:“目前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技术有潜力将可再生农林业资源转换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电能、燃料、化学物质、药物及其他物质的主要来源。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能在美国乡村给农民、林业者、牧场主和商人带来大量新的、鼓舞人心的商业和雇佣机会,为农林?废弃物建立新的市场,给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带来经济机会,以及减少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这段文字给我带来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和冲动,原来除了农产品加工以外,还有诺大的一个能源农业,这个当今社会发展前沿和成长无限的一片广阔天地。我由此“顺藤摸瓜”地继续扩大资料搜索,越看越兴奋。以后的6年里,我在此领域“越陷越深”而难以自拔,这也使我有机会见证了当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伟大时代变革,使我有机会亲自感受和参与了中国的这个变革实践。
为应对气候变化,21世纪的头十年是世界围绕《京都议定书》批准、实施和启动“后京都时代”的十年。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草案要求38个工业化国家于2008-2012年间完成比1990年减排二氧化碳5.2%的指标,这是人类第一次有组织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此后的重大事件有:2007年4月ICC的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再次通报了世界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态势与后果;同年6月在德国召开的8国首脑峰会将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大会主题,并启动了“后京都时代”的讨论;同年12月在巴厘岛召开了启动“后京都时代”的预备会议,主题词是:“从气候变化的毁灭性灾难中拯救我们的地球”;经过紧张准备,有194个国家代表及119位国家元首出席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讨论人类如何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了挽救共同的地球家园,为了当代人和他们的子孙。
这十年里,节能减排以及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上,生物质能源一直走在最前面。
从克林顿总统令的启动到布什总统的大力推进,生物能源在美国发展得很快。布什总统于2005年签署的《国家能源政策法》和2007年签署的《能源自主与安全法案》将生物能源推向?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奥巴马总统进一步提升到发展美国“清洁能源经济”的国家战略高度。美国生物能源的贡献已超过1亿吨标煤和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以上,超过水能而位居可再生能源首位。这十年里,美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由439万吨增加到了3180万吨,超过巴西而为世界第一。
这十年里,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和成型燃料、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工业化生产及沼气利用等如盛开的花朵遍布于欧盟国家,2006年的生物燃料产量已达到538万吨标油,这些都是与欧盟认真执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指标分不开的。考虑到环境效果,欧盟重点开发生物柴油,而燃料乙醇也由年产不到5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313万吨。令我感动的是,在欧盟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而未能完成预定目标时,欧共体委员会于2007年开会认真检讨了未完成的原因,提出新目标和新措施,这种严肃认真而不文过饰非的态度是令人钦佩和值得学习的。这十年里,巴西的甘蔗乙醇享誉世界,1999-2009年的十年间的产量由1027万吨增长到1980万吨,在全国建立了从原料基地到“车轮”和出口国外的完整体系,成为巴西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度燃料乙醇替代了国内56%的汽油和减排了4233万吨二氧化碳;全国有700多万辆灵活燃料汽车和1.2万架小型飞机使用燃料乙醇。什么叫“清洁能源经济”?这就是清洁能源经济。
这十年里,中国的前五年起步很好。2001年朱槠基总理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说,美国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中国有那么多陈化粮,我们也可以发展陈化粮乙醇。燃料乙醇项目被列入“十五”计划,4个燃料乙醇生产厂拔地而起,两三年间就形成了百万吨以上的年生产能力,2006年销售乙醇汽油1544万吨,位列世界第三。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发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前五年里,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在中国的发展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
后五年里(“十一五”),生物质发电有了长足进展,但燃料乙醇生产几乎停顿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项目都未能完成计划指标。一面是生物能源受到冷遇,一面是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畸形发展和出现“泡沫”。我曾为此困惑和抗争,曾给总理上书、会上唇枪舌剑,杂志报端上据理力辩,但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甚微。
令我感到慰藉和看到希望的是,当我走到那些发展生物质的民营中、小企业里,发现他们靠自有资金和贷款,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披荆斩棘,有的打出一片天地,有的苦撑,有的“死掉”。他们不是在“玩票”和“玩概念”,而是倾身家财产于一搏,他们是中国发展生物产业的“草根”和“脊梁”,是一批可以彪炳中国生物质产业史册的英雄。我希望更多的中国科技界同仁,走与民营中小企业相结合的道路。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整理资料和心得,记下这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瞬间,也是为表达我在见证和参与中国这个历史瞬间中的经历和感受。书中的“综合篇”是资料和心得的整理,“中国篇”是参与的经历和感受,“前瞻篇”是对未来的展望。我几易书名,最后用了《决胜生物质》。一层含义是坚信生物质产业是时代的新生儿,必将造福于人类社会,我们应当为之呐喊与鼓噪,让世人更早更多地认识它,这是一部“宣言书”;另一层含义是希望凡有志于生物质产业的仁人志士,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农林工作者、政府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排除万难地去创造业绩、宣传群众、感动领导,这是一部“动员书”。就我个人而言,自2004年涉足生物质领域以来,六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秃笔和三尺讲台去决胜生物质,生命不息,决胜不止。
中国的事情人为因素太多,太难琢磨。但中国也有句话:“人算不如天算”,人算可以算计一时,而那冥冥中的客观规律才是事物发展的真正主宰。正因为我坚信生物质产业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趋势,所以才敢用“决胜”一词。再则,我坚信发展中国生物质产业的基本力量在“草根”层,在民营中小企业,因此必须“唤起民众”,让他们了解生物质,支持生物质产业。这本书是写给大众看的,是虔诚地奉献给他们的。
因为是写给大众看的,所以要深入浅出些,生动活泼些,可读性强些;如果让他们看得很艰难,很乏味,写作就失败了。全书由3篇、23章、207节组成,每章1万~1.5万字,每节1000~1500字,所以也可说是由23个“万言篇”或207段“千字文”组成的。章与节是连续的,像23集“连续剧”,但每个“万言篇”又可相对独立成文,像京剧里的“折子戏”,所以每章后面都附上了参考文献。为了“独立成文”和避免前后翻找,少量资料稍有重复,望能理解。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图表和照片则是另一种表达工具,本书力求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本书第8和第9两章介绍生物质产品与技术,是写给有意于生物质产业的企业家们参考的;第15和第16两章介绍中国的生物质原料资源,除供企业家参考外,也是写给业界的“中国生物质资源稀缺论者”看的,所以写得比较专业和详细些。
书中多处对某些事和人(观点)发表了我的不同看法和批评,有些言辞还相当尖锐,如有偏颇冒犯之处,望祈谅宥。
这本书能够出版,我要感谢程序教授和李十中教授。他们将资料、信息、研究结果以及他们的真知灼见毫无保留和第一时间地提供给我,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书必将大为逊色。我要感谢我的夫人李韵珠教授,她为此书作了大量数据处理和制图工作,她们的工作非常出色。我要感谢所有为此书提供过帮助的人。
《决胜生物质》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石元春著作,该书集石元春院士多年研究成果之心血,以战略家的眼光对生物质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进行多角度阐述,既是一本科研著作,也是一本科普著作,也是一本政策建议的报告。
石元春院士在《决胜生物质》一书中,则对生物质产业相关的十大关系一一进行了辨析,并得出结论:基于生物质产业发展的能源农业,原料非传统、可再生,产品低碳、绿色,技术现代、市场无限。推动中国生物质产业的发展亟需各个方面的努力,石元春院士还特别呼吁,“我希望更多的中国科技界同仁,走与民营中小企业相结合的道路”。生物质工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资源转化成电能、运输燃料、生物燃气、固体燃料、生物塑料、生物材料、药物等各种产品的朝阳产业。在石化能源枯竭、环境危机严重、气候变暖加剧的大形势下,生物质工程是挽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尤其在油价搅动全球秩序的不安定时代,生物质能源更成为许多国家复苏和振兴的希望。如今,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主导。
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促进农民增收、创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道路。为了完善生物质工程战略,石元春院士专题考察调研了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四大沙地以及其它各种边际性土地,为生物质资源探寻立足之地;主动结交在第一线艰苦奋斗的生物质企业家,鼓励和指导他们战胜困难。为了推动生物质工程战略的实施,石元春院士后发表了“开辟农业‘第三战场’,种出一个绿色大庆”、“建立我国四大沙地碳汇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示范点”和“生物质能源主导论”等论著,篇篇气势恢宏、思想深邃、充满睿智,读来激动人心,这些文章都已经成为生物质领域从业者必读的经典和指导手册。
决胜生物质是为了让生物质在中国能够更好地造福国家,造福农民。《决胜生物质》是首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图书,是一位八十岁的学者十年心血的结晶。这位学者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老校长石元春教授。石先生是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大家”,著述浩繁、成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事业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世纪以来,石先生致力于推动生物质工程,以十年之功,一词、一句、一图、一文,事事亲历亲为的写就了这本大气磅礴?《决胜生物质》。
这本书主题之深远、视野之宏阔、内容之丰富、见解之精辟、论辩之犀利、语言之生动、印制之精美,都是国内近些年所少见的;那高瞻远瞩的大气与豪气,非同寻常;那直面问题的剑气,扑面而来,无法回避,令人读后,难以忘怀。.
当前,我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三农”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这一连串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石元春院士以一个战略家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生物质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思想.。《决胜生物质》一书正是他倾注十年心血亲身实践与思考的总结?
该书深入分析了能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面汇集了国内外发展生物质产业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未来的“绿色文明”之路;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进行多角度阐述。
如何推进中国的生物质产业?这是全书的重心,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者用从容的笔墨,对我国生物质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资源的账、环境的账,工厂的账、农村的账,农民的账、国家的账,一笔一笔细细地算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过辨析,廓清了与生物质产业相关的很多重要认识问题?
该书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最深刻也最生动的关于生物质工程的著作,有关生物质的相关问题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这既是一本科研著作,也是一本科普著作,还是一本政策建议的报告;是一本宣言书,也是一本号召书,同时这还是一本科技散文,语言亲切生动,深入浅出,图片精美。历史是人创造的。相信这本书必将成为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文献。目前该书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不可不知,不可不读。愿《决胜生物质》助推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和参与到生物质这个改变历史的事业中来。
电子书下载网资源库中的
电子书《决胜生物质》由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书著作权归属于石元春著。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尽量支持我们的正版纸质图书,让好书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促进图书出版事业的进步。同时也要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感谢它为这本书的出版所做的一切。同时也欢迎更多的读者来
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的优质
pdf电子书,
免费下载txt电子书。最后,感谢您下载《决胜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