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上海研究所,前身为《当代中国》上海卷编辑部,组建于1986年10月,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当代中国的上海》(上、下两卷)。1992年5月,改名当代上海研究所,职责为研究当代上海经济和社会发的重大问题,编写出版当代上海历史文献资料和研究著作,举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专题纪事
浦东开发开放展宏图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了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浦东开发开放成为“国家战略”。这一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只有60亿元,占上海市的8%。15年以后即2004年,在上海市生产总值比1990年增长9倍的情况下,浦东新区占全市的比重升至25%,达1790亿元。同时,在浦江东岸耸立起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区,以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群为支柱的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功能初步完善。浦东开发开放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集中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大成果。
浦东开发开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1984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中就提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主要思路。1986年4月,上海市上报国务院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一步具体提出在浦东地区“形成新的金融、贸易中心”,“形成新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使之成为上海对内对外开放的具有吸引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区。国务院在批复时指出:“在指导思想上,应当从长远考虑,高瞻远瞩,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当前,特别要有计划地建设和发展浦东地区”。1988年5月,在“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阐明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必要性,提出了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区的方针,强调要再造“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对内对外枢纽的功能”。1990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提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具体构想,迅速得到中央的批准。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新飞跃”,“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又明确提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经济带”。“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区域重心发生了战略转移,将首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培育一个新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全书将按日记述上海发生的一些要事,从几个方面描述上海在该年度的主要情况和变化。本书是一本近距离、全方位解读今日上海的准工具书。历史类书籍《21世纪上海纪事(2004—2006)》电子书阅读。上海承担起了这一历史性的重任。历史类书籍图书在线排行榜,《21世纪上海纪事(2004—2006)》图书在线排行榜。
本书力求关注新世纪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关注上海的人、事、物之大者、要者、名者,也关注芸芸众生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上海百业的兴盛、功碑的建树,披露了天灾、人祸、案件和种种时弊。
本书感悟了上海的瞬息万变,审视它发展的各类问题,可以说,这为了解和研究上海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材料。
。本站的pdf电子书《21世纪上海纪事(2004—2006)》主要是由网络收集整理来的,最终著作权仍归属于原书的作者当代上海研究所和出版商。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多多支持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让辛苦写书的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也要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感谢出版社为《21世纪上海纪事(2004—2006)》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本站只提供图书的试读版,同时欢迎更多的爱好读书的朋友来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好看的pdf电子书,免费下载您所需要的电子书籍。最后衷心感谢您下载《21世纪上海纪事(2004—2006)》pdf版免费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