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饮食漫话
饮食文化链接
本味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本为好。
人们把制作菜肴的过程称为烹调。烹,就是对烹饪原料加热,使之成熟;调,就是调和滋味。据《尚书》记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这是人类对调味方面记载最早的文献。苏轼在《菜羹赋》序言中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所谓“自然之味”就是指蔬菜的本味。清代美食家袁枚从根本上发展并完善了本味论,指出“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他希望制成的菜肴都能“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
《吕氏春秋-本味篇》对先秦时期的烹调实践和理论进行了总结,为后世中国烹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篇首次提出“本味”一词。调味的“尺度”。在这篇精辟的论证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用于烹制的原料。本册书于2009年1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电子书在线试读《纸上的味道》书的作者韩风东跟山东人民出版社都为了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美食类书籍在线书籍介绍,《纸上的味道》在线书籍介绍。如果原料不是最好,就是调味的技艺再高,也调不出“至味”。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烹调原料的自然之味,二是指进行烹调而出现的美味。烹调中放入调料的剂量多少,投放顺序的先后,都要掌握一个“尺度”,使菜肴的口味、口感恰到好处。
本味论作为调味的基本规律,虽然已经被写入烹饪专著中,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很多违反本味论的现象,如麦当劳、肯德基,片面地追求风味和营养,而不注重食物的“本味”;中餐中,也有很多菜肴的制作为了达到食用者的口味的需求,加了很多调味品,改变菜肴的原味,从而掩盖了原料的“本味”。本书收录了我国自古至今的一些关于饮食的文章,选文基本上按照作者著文的先后予以排序。全书分四辑,辑一“饮食漫话”,辑二“宴筵杂谈”,辑三“肴馔细品”,辑四“烹泉茶话”。有别于同类书籍的是,本书在原文后增加了尽可能准确的注释及相关链接,力求使读者不仅在视觉上“品尝”到各地的名吃,同时还能看到隐藏在这“吃”的背后的一个个小知识。本书既可以供人们作为休闲读物,让读者在了解饮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文化含量,又可以供高校、中专餐饮、旅游专业师生作为参考资料。倘读者能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既能得到美食的享受,又能引起心灵上的强烈共鸣,吾心足矣。
。本站的pdf电子书《纸上的味道》主要是由网络收集整理来的,最终著作权仍归属于原书的作者韩风东和出版商。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多多支持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让辛苦写书的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也要感谢山东人民出版社,感谢出版社为《纸上的味道》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本站只提供图书的试读版,同时欢迎更多的爱好读书的朋友来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好看的pdf电子书,免费下载您所需要的电子书籍。最后衷心感谢您下载《纸上的味道》pdf版免费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