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说: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老张,到北京别忘了多联系。
冻得通红的鼻孔里呼出一缕缕的白色雾气,像一股股暖流紧紧地把我包围;当我登上了扶梯站在车门里再回头望去,禁不住两行热泪溢出眼眶……
那一年,我44岁,已过不惑之年。
尹克升找来组织部门一碰头,说:“本来像张汉兴这样的同志,我们应该把他留在青海干一番事业,但是考虑到能为中央国家机关输送优秀干部,也是我们青海的光荣;何况,汉兴到了财政部,也会为我们青海省作贡献的。这是一次平级调动,我从青海省财政厅副厅长调任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在青海工作了20年,对于这座城市,我已是如此陌生;但是作为这座城市曾经的过客,我极力地想从这个城市的某一角落找回20年前的那一份熟悉,也许这个城市改变的只是她的容颜,而她在我心中的那一份情怀却是始终被我珍藏在心底。
当时,我背着沉重的行囊,怀里揣着一份中央财经大学当时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千里之外的唐河县投入到了这座城市的怀抱。
. 唐河,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版图上一个鲜为人知的县城,它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地区,跟当时许多县一样,它只是一个农业县,但是人口却有80万之众。高考来临,老师首先发给我们一张表,让我们先填志愿。
村里长大的孩子没见过世面,外面的信息也知道得少。县里有财政局,所以对财政只有一点朦胧和抽象的认识。
1968年,我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当时,位于月坛南街的财政部办公大楼还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
在南配楼的四层,会计司拥有十几间办公室,在这一层楼里,除了会计司,还挤着预算、综合等其他几个司。
在会计司工作几年,我和同事们常登门拜访莫老,发现莫老家里保留不少解放前的那些“古董”;家用电扇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通电,这老“古董”居然还呼哧呼哧地转起来了。
分工结束,我当即就非常诚恳地表了态:“虽然我是学会计出身的,也干了20多年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但是长期呆在基层,对全国的情况还不是十分熟悉;同时,全国范围的工作也不同于一个省的工作,点多面广,政策性强。这样的分工让我确实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
没等我把话说完,魏克发司长就把话接过去了:“老张啊,担子确实不轻。部里这次从基层调你上来,就是让你来挑重担的。当然,你也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我们有这么多老同志,也还有这么多年轻的同志,我们会共同来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共同来完成会计改革的工作。
倒也是,在会计司,魏克发是司长,副司长蒋岗刚办退休手续,副司长除了我之外,已经别无他人了,这些重担我不担,谁又来担呢?
散会后一回到办公室,就有人送来签报请我批阅。”
第一章 风生水起
1.老外一脸茫然地说:我看不懂你们的会计报表
1988年,刚刚步人财政部会计司,我就被两件棘手的事所困扰。
上海飞乐公司是上海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公司的业绩不错,几年内生产规模也得到了扩大。
会计司接到铁道部的一个请求:让会计司主管工业会计制度的同志帮助他们设计有别于现行工业会计制度的一套会计报表。
本来,会计司是行业会计制度的国家最高主管部门,设计会计报表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当会计司二处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也开始犯难了。老外一脸茫然地说:“我看不懂你们的会计报表,我们要的是按资产负债表方式做的会计报表。”
在当时,除极少数行业外,资产负债表对许多国内的会计人员来说,这是从未过的事情,也是当时会计制度所不允许的。100多亿元的世界银行贷款一下子成了无从下口的刺猬。
不要资金平衡表,而要资产负债表,这也给会计司提出了一个难题。无奈之下,会计司和铁道部想了一个“辙”:按照资金平衡表的数字再搞一个资产负债表。
毫无疑问,这个资产负债表是一个临时拼凑的东西,许多数字的来路不明,归类也不科学。
尽管后来这份临时拼凑的会计报表几经修改,通过了世界银行的审查,最终得到了这笔贷款,但是这件事却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也催生了我们改革会计制度的决心。
第一件事发生在北京。
又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上海飞乐公司请来美国安达信会计公司来给自己按照香港方面的要求编制一套会计报表,当问及报酬时,安达信会计公司开的价钱让飞乐公司的人直咋舌:“320万港元。”
后来,几经谈判,以180万港元成交,这就是一张“资产负债会计报表”的价值,另外,这又何尝不是“资金平衡会计报表”的损失呢?
当时,在中国,这样的例子远不止这两起。经济管理类书籍《会计风暴——我的亲历与见证(张汉兴)》电子书阅读。
高尚全同志在他的《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文中就十分关注此类问题。张汉兴完成会计风暴——我的亲历与见证(张汉兴)》图书在线排行榜。
高尚全在文章开篇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形成的。这种体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启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暴露出来。 一晃多年过去了,适逢今岁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各行各业都以各种方式陆续开展纪念活动,财经战线也开始对中国会计改革进行回顾与纪念。本书以作者亲身的经历讲述了1988~1993年中国会计改革的全过程。本站的pdf电子书《会计风暴——我的亲历与见证(张汉兴)》主要是由网络收集整理来的,最终著作权仍归属于原书的作者张汉兴和出版商。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多多支持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让辛苦写书的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也要感谢立信会计出版社,感谢出版社为《会计风暴——我的亲历与见证(张汉兴)》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本站只提供图书的试读版,同时欢迎更多的爱好读书的朋友来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好看的pdf电子书,免费下载您所需要的电子书籍。最后衷心感谢您下载《会计风暴——我的亲历与见证(张汉兴)》pdf版免费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