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1.市场体制建设快步迈进,对外开放格局逐步确立
三、市场化改革深化引领工业起飞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快速推进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以及“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为十多年思想解放运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总结,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实现真正腾飞的有力理论武器。在当年底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进一步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明确和坚定了我国改革不可动摇的方向。
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确立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不仅确立了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性,而且承认了按劳分配与要素分配具有同等合法性。十五大则进一步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仅具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巨大作用,而且使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而言,在需求侧,不断挖掘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增长迅速、持续升级的需求市场;在供给侧,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低成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形成工业的竞争优势;在体制方面,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企业微观制度两个层面,持续推进深化改革与体制创新;在对外开放方面,从兴办经济特区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外资,到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产业转移历史机遇,形成开放型的经济和工业体系。这就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于利益机制的稳固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17万亿增加到2007年的12.14万亿,年均增长11.4%;2007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跃上了10万亿元的新台阶,居世界第三位。纵观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2%,而作为占世界人151 21%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创造了13亿人同时迈人工业化的伟大奇迹,中国的工业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道路有着鲜明的特色。概括来讲,是将现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借助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从此,不仅“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也成为发展之源;个人和家庭收入不再只是“消费资金”,而是成为储蓄和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广大群众不仅可以勤劳致富,经营致富,创意致富,而且可以通过获得财产性收人而致富。应该说,这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工业经济的综合优势和鲜明特点。
。《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崛起的足迹丛书)》pdf电子书推荐排行。本站的pdf电子书《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崛起的足迹丛书)》主要是由网络收集整理来的,最终著作权仍归属于原书的作者冯飞和出版商。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多多支持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让辛苦写书的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也要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感谢出版社为《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崛起的足迹丛书)》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本站只提供图书的试读版,同时欢迎更多的爱好读书的朋友来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好看的pdf电子书,免费下载您所需要的电子书籍。最后衷心感谢您下载《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崛起的足迹丛书)》pdf版免费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