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毛泽东人生纪实(平装)(上中下)
毛泽东人生纪实(平装)(上中下)内容简介
《毛泽东人生纪实(平装)(上中下)》pdf格式电子书下载,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 编,在2011 年10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人生纪实(平装)(上中下)部分内容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名而成。主要职能是:编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现任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编辑党和国家及军队重要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撰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年谱、传记及传记性作品,研究他们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传..发动全民族抗战 历程
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并迫于日本侵略军的步步进逼,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至12月间,又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9月22日,国民党被迫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早已于7月15日就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北的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在军事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中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的形势和当时敌人用兵的战略方向(以夺取华北为主),指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红军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已经发展为能够进行运动战的正规军,但在新的形势下,在兵力使用和作战原则方面,必须有所改变。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主要是战略配合),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共产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红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作战地区主要是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红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兵力,及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独立自主是相对的,是在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的独立自主的指挥,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是:游与击的结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着重于山地,是考虑便于创造根据地,建立起支持长期作战的战略支点。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指针。其要点是:(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建立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纲领,它把实行抗日和争取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胜利的方向发展。
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张浩、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等11人组成。毛泽东为军委书记(实际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实际称副主席)。
9月初,八路军驰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进入恒山山脉以为战略依托,向燕山山脉展开,在山西北部、河北东部、察哈尔、热河、辽宁省南部发起广大的游击战争。9月17日,根据南口失守后日军向国民党华北防线的恒山支点合围的情况,毛泽东向八路军前线指挥员发出指示:红军全部在恒山山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计划,已根本上不适用了。如此时依原计划实行,将全部处于被动地位,“依上述情况及判断,为战略上展开于机动地位,即展开于敌之翼侧,钳制敌军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为真正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创建游击根据地,支持华北游击战争,并为壮大红军本身起见”,毛泽东变更了部署,指示一二?师向晋西北管涔山等地活动,一二九师寻机向吕梁山脉活动,一一五师即时迎着疯狂进攻的敌军进入恒山山脉。9月25日,平型关首战大捷,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随后,一一五师即于现地活动,派出地方工作团发动群众抗日运动。一二?师三五八旅进入管涔山区,分兵挺进雁北,在大同以西、以南展开,并派出地方工作团深入晋西北各县开展群众工作。三五九旅派出一部进入平山、井陉地区发动群众。一二九师进至正太路南侧地区待机。
10月初,忻口会战和娘子关战役相继进行。八路军遵照毛泽东“向北突击,掏其空虚后方”的指示,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分别破袭同蒲路,向繁峙―平型关全线攻击,夜袭阳明堡,突袭日本总兵站原平镇,雁门关设伏,围困代县,毙俘日军2300余人,焚毁飞机25架、汽车120多辆,断绝交通,使前线日军军需匮乏,各种兵器不能充分发挥效能,有力地支援了忻口会战。稍后,一二九师驰援娘子关,七亘村重迭设伏,黄崖底、广阳山两次伏击,歼敌2000余人。娘子关日军的滞留,使日军截击太原国民党军的计划破产。
在此期间,针对一些指战员的疑惑,毛泽东反复强调了独立自主的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性,指出:“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部署得当,能起在华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兵运、统一战线等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要设想在敌人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针对一些人希望集中兵力打大仗的心理,毛泽东在9月21日的电报中指出,八路军的任务,“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9月29日,毛泽东再次强调:“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实践证明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澄清了一些糊涂认识,促进了八路军的战略转变。
在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同时,八路军独立自主地执行了自己的战略任务。10月10日,毛泽东预计到华北战场将发生急剧的变化,指示一一五师一部留在以五台山脉为依托的晋察冀边区,主力进入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晋西地区;八路军总部率一二九师主力进入以太行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区,以实行战略展开并进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迄止太原失守,八路军在敌后创建了以五台山(晋东北)、管涔山(晋西北)、太行山(晋东南)、吕梁山(晋西)为依托的四大战略支点。这是一个极具远见的游击战争的战略规划:五台山的游击战争,可以随时进击平汉、平绥、同蒲、正太四条铁路,还可东进冀中平原,相机入冀东;太行山的游击战争,可随时进击正太、同蒲、平汉三条铁路,还可直入冀鲁豫大平原;吕梁山的游击战争,既为陕甘宁边区的(黄)河防前哨,又可钳制入侵晋南的敌军,同时又是晋西北游击战争的一翼。管涔山的游击战争,不但威胁北同蒲路和大同、太原两大敌军据点,而且还可北进绥远,扼制日军伸向大西北的触角(包头),又可与吕梁山的游击战争结成黄河河防,屏障陕甘宁边区和关中地区。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毛泽东于9日和13日发出指示:“华北正规战争结束,剩下的只是红军为主的游击战争了。”因此,“红军的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他要求各部队发动民众,收编溃军壮大自己,自给自足,不依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国民党及其政府、军队的改造,实现全面抗战的新局面。同时,要准备充分的力量,对付敌人向内线进攻。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各师除留一定数量野战兵团作为战略机动外,即行转入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同时分遣有力部分组成游击支队,实施战略推进。聂荣臻率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约2000人,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刘伯承率一二九师主力于1938年初开创了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一二?师贺龙部在大力开展晋西北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成立游击队和自卫军及各种群众组织,分散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3月,一一五师林彪部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游击战一开始就紧紧缠住了日军。日军占领太原后被迫停止前进,出动7个师团中的3个师团,从1937年11月下旬起,对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等根据地的八路军围攻,遭到失败。在1938年2月至4月的晋东南作战中,一二?师积极扰袭日军后方,迫日军山冈师团主力撤回太原防守;一一五师和一二九师联合作战,迭获胜利,一一五师歼敌2000余人,一二九师继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歼敌2000多人后,在粉碎敌9路进攻和长乐村伏击战中又歼日军4000多人,收复县城18座,迫使晋东南日军全部退走。1938年4月15日前,日军在华北有9个半师团,其中八路军抗击5?7个师团,国民党军抗击3?8个师团。4月16日后,日军增至115个师团,八路军抗击535个师团,国民党军抗击6?15个师团,敌后游击战开始大显神威。
山区游击战争蓬勃发展的同时,毛泽东又提出将游击战争扩展到平原地区、建立平原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台儿庄徐州会战开始后,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河北全境及山东境内乃至江苏北部,必甚空虚,因此考虑八路军进出河北,转入山东及安徽敌后作战。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与张闻天、刘少奇发出关于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量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和正面深入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泛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在该地区应坚持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广大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斗争。
根据这一指示,八路军各师先后派出部队挺进平原地区,协同地方党和当地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和发展平原根据地。晋西北一二?师派出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开辟了绥南、绥西和绥中区。晋察冀边区派出宋时轮、邓华纵队进入冀东,配合冀东人民大起义,开辟了冀东。一二九师派出东进纵队、骑兵团和第七六九团等部进入南宫,开辟了冀南。一一五师一部与一二九师一部进入以宁津、乐陵为中心的冀鲁边地区。
根据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随后全军集中于皖南、皖中。经毛泽东与中共中央督促,项英于1938年4月28日派出粟裕率先遣支队向苏南敌后出动,进行战略侦察。当时日军正从南北两面合围徐州。毛泽东与中央军
委于5月4日和14日连续发出关于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他们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进,要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深入敌人后方,大力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创造根据地。6月2日,复电项英指出:“凡敌后一切
无友军地区,我军均应派队活动,不但太湖以北吴淞江以西广大地区,即长江以北到将来力能顾及时,亦应准备派出一小支队”,“地区扩大,已不患于回旋余地……你们可放手在敌后活动。”6、7月间,陈毅、张鼎丞率领第一、二支队相继进入苏南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从9月到12月,先后粉碎日军大小20多次“扫荡”,创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第三支队在谭震林指挥下进入皖南前线,进行开辟皖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第四支队挺进皖中、皖东敌后,开辟以安徽藕塘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彭雪枫、吴芳圃率新四军游
击支队活动于豫东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初步开创了豫皖苏边区的抗日局面。
与此同时,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人民抗战、组织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中共山东省委于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在全省范围内发动了二三十次抗日起义,在冀鲁边、鲁西、泰(山)西、鲁西北、胶东、清河、鲁中、鲁南、(微山)湖西等地区建立了抗日基地。山西青年抗日决死纵队开辟了太岳区。直南、鲁西南地方党组织开展了游击战。原国民党东北军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所部回师敌后,打开冀中抗战局面。中共河南省委在豫南、信阳地区组织了多支游击队。湖北省委在鄂东、鄂中、鄂北组织了几支游击队。安徽省工委利用省总动员委员会合法形式,派出30多个工作团在各地恢复党组织,发动群众,还建立了凤阳游击大队。针对日军的肆虐进攻,毛泽东连续指示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为缩小华北敌后占领地,为创造并巩固华北根据地,都有大举袭敌之必要。“我军均应在敌后配合友军坚决作战,有效地消灭和削弱敌人,发动广泛抗日活动。”各地人民武装与八路军相结合,形成了坚强的抗日力量,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八路军主力大规模破击日军铁路交通线,一夜之间,平汉、平绥、正太、同蒲4路沿线日军成百个据点、车站遭袭击,数百里铁道被破坏,日军铁路交通中断。日本华北方面军11个军团(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41%),除驻开封一带的骑兵集团外,全由八路军抗击。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共作战1500余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了晋西北和大青山、晋西区,晋察冀之北岳
、冀中、冀东区,晋冀豫之太行、太岳、冀南区,冀鲁豫之直南、鲁西南区,山东之鲁西、湖西、冀鲁边、清河、鲁中、胶东区,华中之苏南、皖中区等抗日根据地。牵制、消耗大量日军,使其难以集中兵力于正面战场,后顾之忧严重,从而削弱、遏制了日军的战略进攻,对加速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大作用。
坚持持久抗战
. 随着抗战的全面展开和相持阶段的到来,在全国和中国共产党内部对抗战前途产生了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肆宣扬“亡国论”。由于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连续溃败,这种“亡国论”影响了社会上某些阶层和部分劳动人民,使之对抗战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国民党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抗战不如参战,参战不如观战”,把抗战胜利前途寄托在外国的援助上,时刻幻想依靠英美或苏联的干涉,很快取得胜利。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国民党中一些人认为徐州会战是“准决战”,“是敌人的最后挣扎”,于是“速胜论”兴盛一时。在共产党内,亡国论一般是没有的,但有些人有一种骄傲轻敌的思想,他们过于看重国民党有200万正规军的力量,因而以为抗战能够速胜。另外在共产党内和党外都有人轻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认为它起不了什么作用。当时,也有很多人认识到抗日战争将持久地进行,但对于持久战的具体发展过程将是怎样的,如何争取最后胜利,则没有明确的认识。
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
持久战,是在抗战前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提出的战略思想。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展望抗战前景,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势力的事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必须准备花费长久的
时间”。1936年7月16日,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毛泽东说,抗日战争要延长多长时间,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他预言抗日战争将是长期的、艰苦的。“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
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斗”,经过长期作战,最后“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再三强调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的战略指导思想。1937年8月,在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方针、政策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全国抗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持久战的结果是中国胜利。会议赞同毛泽东的论断。依据毛泽东的报告而形成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持久战”。同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及作战原则,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本其大陆政策之预定方针,妄图使中国殖民地化……只有抗战,只有不顾一切牺牲,为领土完整奋斗到底,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决定》提出:“中国抗战战略的基本方针是防御的持久战。”8月11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南京国防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战略思想,指出持久战乃战胜日本的唯一途径,告诫国民党不可因外交谋略而动摇持久抗日思想,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毛泽东关于采取持久战的基本方针等相当一部分建议,实际上被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采纳。蒋介石当时一再强调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提法,即不难看到“持久战”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有力地驳斥错误论调,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正确军事路线,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更好地坚持抗战,毛泽东于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论持久战》,完整、深刻地论述了持久战的思想。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全面地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一客观规律。毛泽东中日战争的性质入手,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从这个总的根据出发,毛泽东指出战争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强国,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不如敌人。
第二,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退步的和野蛮的。日本虽是一个强国,但它已是一个趋于没落、灭亡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进行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它必将唤起全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更重要的是:这时的中国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它已经有了无产阶级,有了共产党,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有了数十年的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7年的经验。
第三,日本是一个小国,先天不足,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第四,日本进行的侵略战争,遭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对,它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得道多助的。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这些基本特点,贯穿于中日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之中。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战争开始阶段敌我双方的力量强弱对比,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遭受一定程度的失败。但这只限于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与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失败。因为敌我本来是相对的强和弱,敌军力虽强,但将为其他不利的因素如野蛮退步、失道寡助、国小物匮及以小国凌大国等所减杀;我虽弱,但有其他有利因素如战争的正义进步性、国际社会的支援、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等所补充,加之我坚持抗战和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努力,将更加不断地使敌强我弱的对比发生逆向变化。因此,敌胜我败必然只限于一定阶段、一定程度,造成了持久的局面。随着战争的继续发展,敌我力量将消长变化,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竭尽最善努力,战争将越来越使敌国军民厌战、兵源枯竭、军费困难,经济危机加深,国际上愈益孤立,由强而逐渐变弱,不断向下发展;战争越来越广泛地动员中国人民,军队日益壮大,敌人只能占领少数点与线,我则控制广大的面,兵源物资丰富等有利条件日益发挥其作用,而且国际上也愈来愈多助,逐渐由弱变强,不断向上发展。敌我双方力量变化到一定新的阶段,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因此,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因而,“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毛泽东指出,“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这个矛盾,把它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视了其他的矛盾。“速胜论”者则相反,他们只记起了其他矛盾,而根本忘记了敌强我弱这个事实。两个相反的极端,都歪曲了客观事物的真相。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的、非科学的。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毛泽东指出:“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所谓坚持抗战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全程。毛泽东根据三个阶段的敌我双方情况和战争特点,具体规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作战形式:第一阶段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阵地战为辅;第二阶段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阵地战为辅;第三阶段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为辅。“第三阶段的运动战,已不全是由原来的正规军负担,而将由原来的游击军从游击战提高到运动战去担负其一部分,也许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由于敌强我弱的特点,“日本是采取战略进攻方针的,我们则属于战略防御地位。日本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应自觉地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敌形成大范围的外线作战,我则处于内线作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日本虽强,但兵力不足。中国虽弱,但地大、人多、兵多,这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敌以少兵临大国,就只能占领我国一部分大城市、交通要道和某些平地,还有广大地区敌难于占领,这就给中国以开展游击战争的活动地盘,给中国以进行持久
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总后方和中枢根据地。(二)敌以少兵临多兵,便处于多兵的包围中。我们要利用地广兵多的两个长处,机动、灵活地消灭敌人,坚持持久战。
毛泽东还着重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紧紧地依靠人民才能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只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胜,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因此,就必须实行全国全民总动员,实施抗日民主政治,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依靠乡村广大人民进行战争,同时,必须坚持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坚持反对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
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形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1938年5月发表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着重阐述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般说来,游击战争只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作战形式,是个战术问题,它不担负战略的任务。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抗日游击战争是有战略地位的。毛泽东指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个强国和小国侵略一个大国、弱国,在这种条件下,就出现了日本占领中国地方甚广而兵力又不足的现象,战争的长期性就发生了。这就使抗日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由于中国的进步,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群众,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由于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于是根据地的问题,建立敌后抗日政权的问题也发生了。在长期的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斗争中,游击军和游击战必将向正规军和运动战发展,形成为最后战胜敌人的强大战斗力量。于是,游击战必须有自己一整套的防御和进攻的战略战术,“中国抗日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加以考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预见到了相持阶段的严峻形势。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敌后战场要准备敌人用很大力量来进攻,准备进行艰苦的战斗。并指出:“为了配合正面防御,使主力军得到休息、整理的机会,为了生长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必须用尽一切努力坚持保卫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在长期坚持中,把游击部队锻炼成为一个主力军,拖住敌人,协助正面。”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点是在敌占区和敌后农村,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具体方针,要求各地“广泛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创立和巩固我之根据地,缩小敌之占领区,配合主力作战”。
1938年12月,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进一步向敌人占领的远后方展开,一一五师挺进山东,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一二九师主力一部挺进冀鲁豫地区,全华北逐
步展开了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反“扫荡”和军民结合的“交通破击战”。1940年,国际法西斯势力十分猖獗,日军攻占襄樊、宜昌,加紧空袭重庆,胁迫封闭了滇越
、滇缅路,以军事进攻配合政治诱降,国内一时充满悲观情绪。八路军从8月20日开始,在华北发动了规模浩大、震动国内外的百团大战。以正太路为重点,向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同时展开大破袭,攻克日军重要据点娘子关、井陉、涞源、东团堡、榆社等,
断绝日军交通。从10月份起,连续作战,历时3个半月,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消灭伪军23000余人,拔除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0公里、公路1500公里。百团大战一扫失败悲观情绪,坚定与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粉碎了国民党污蔑共产党武装力量“游而不击”的谰言,对稳定全国抗日局势起了重要的作用。
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同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加强了华中的工作,成立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原局。1939年3月,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专程到皖南,和新四军领导人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1939年5月和11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所和江南指挥所,相继成立了第五、六支队,并调华北八路军南下支援新四军。
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在连续袭击日军宁沪交通线和据点后,东进北上,开辟苏(州)常(熟)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虞山)游击根据地和江北仪征、扬州、泰州游击区。第四、五、六支队开辟淮南路东、半塔集地区和豫皖苏边游击区。第三支队坚守皖南,屡败日军。1940年2月10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明确指出,八路军、新四军的当前战略任务是在粉碎敌人扫荡、坚持游击战争的总的任务下,扫除一切投降派顽固派的进攻,将整个华北直至皖南江南打成一片,成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置于共产党进步势力管理之下,同时极大发展鄂中与鄂东,以便与全国工作相配合,坚持华北华中抗战,稳定全国统一战线,争取时局好转。
早在1938年5月,毛泽东就预见到东南沿海地区将变成战区或敌后,指示中共闽粤赣省委和浙闽边省委,派得力干部到这些地区指导工作,发展那里的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与创立游击根据地。中共广东省委发动东江人民和一些港澳爱国青年组织了东江抗日游击武装,建立了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琼崖特委领导创建了琼崖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战争的迅猛发展,使日本侵略者惊恐不安、不断增兵。到1939年末,全部侵华日军有34个师团、18个独立混成旅团和2个骑兵旅团。其中以16个师团和13个独立混成旅团(约占侵华日军62%)及14万伪军,对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军民作战。1939、1940两年,华北敌后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千人以上至数万人兵力的“扫荡”百余次,作战8980多次,歼灭日军96500余人、伪军88900余人,收复华北5省敌占区375座县城中的198座。华中、华南敌后军民作战2500余次、消灭日伪军42000余人。敌后战场无论作战范围、作战次数还是作战激烈程度,都较战略防御阶段有了急剧的增加,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之一。战斗中,华北八路军发展到40万人,创建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西北和大青山、山东等根据地;新四军发展到10万人,创建了苏南、皖中、皖东、皖东北、鄂豫皖边、苏北、淮海等根据地;华南抗日游击队创建了东江、珠江、琼崖游击根据地。人民抗日战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1941年起,敌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行“南进”政策,急于从中国战场脱身,并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以战养战”,集中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军事、经济、文化、特务“总力战”。日酋冈村宁次提出所谓“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纵横扫荡、反转电击、辗转剔抉”等办法,由以往短促突击式的进攻转为长期的“清剿”、“驻剿”,由长驱直入的进攻转为步步为营的纵深“扫荡”,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毁灭性的打击。在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形势下,国民党大批党政军要员特别是大批军队投降日本。自1941年至1943年8月,先后投敌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有20人,高级将领有58人,军队达50万(占伪军总数的62%),他们在日军指挥下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蒋介石以数十万大军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配合日军攻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军事战斗频繁,八路军、新四军伤亡重,部队减
员多,干部牺牲也大,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减为约40万,华北平原地区(产粮区)相继变成了游击区,一些抗日民主政权被摧毁。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了,总人口由1亿减少到5000万以下,生活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毛泽东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相持阶段中这一最困难的阶段,称之为“黎明前的黑暗”,指出,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是日益接近胜利的暂时的困难。他号召解放区军民战胜困难,坚持敌后长期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针对敌后抗日战争的严重局面,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于1940年11月7日发出《关于反对投降挽救时局的指示》,指示“八路军、新四军的一切抗日根据地,必须坚持长期的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抗日战争”。11月16日,又发出《关于今冬华北各部队任务的指示》,规定华北部队的任务是:(一)坚持抗战,与敌人的冬季“扫荡”作斗争;(二)进行一次冬季扩兵运动;(三)尽量争取时间,进行休息与整军;(四)强化政策工作;(五)加强干部之团结、党的团结。1941年,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发出《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等一系列指示,部署各抗日根据地作好充分准备,战胜严重困难。
为了更加有效地粉碎日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毛泽东1941年11月7日代表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指出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进入了新的更激烈的阶段,我军人力、物力、财力及地区之消耗均很大。在这一新阶段中,我之方针应当是熬时间的长
期斗争,分散的游击战争,采取一切斗争方式(从最激烈的武装方式到最和平的革命两面派的方式)与敌人周旋,节约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武装实力和民众实力),以待有利的时机。指示根据日军进攻的特点,规定每个根据地的军事机构均应包含三部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
兵,“目前军事建设的中心注意力,应放在地方军及人民武装的扩大与巩固上”。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敌后抗日军民在斗争中总结和发明了有效的对敌斗争方式。当日军合击和反复扫荡时,主力部队“敌进我进”,分散向四周边区及敌占区行动,主动地打击敌人空虚的据点、交通和后方要害区域,留小部队及地方部队、游击队与敌人周旋,待敌疲惫撤退或回援后方据点时,外出主力与根据地部队夹击之。根据地居民坚壁清野,创造出打击敌伪的有效组织形式――武工队,运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斗争形式,使日军时
刻处于人民战争的打击之中。
1941年2月初,毛泽东等在关于今后集中战略任务的指示中,要求新四军根据华中的形势以长江以南津浦路以东为华中的基本根据地,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粉碎日伪军“扫荡”,大力经营苏南,坚持皖南,准备于条件成熟时向西、向南发展。同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还制定
了与军事斗争相关联的政治、经济上的各项政策,巩固根据地,增强克服严重困难的力量。政治上实行一元化领导,使各种抗日组织和各方面工作更加密切配合,集中全力开展对敌斗争。1942年9月1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
调整各组织关系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各抗日根据地领导的统一,是为了更顺利地进行反日寇的战争,‘一切服从战争’是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另外,还有著名的“十大政策”的提出和贯彻执行,对敌后抗战克服严重局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941年至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作战42万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31万余人,保卫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了敌后抗战,并开辟了浙东、皖中、皖南和晋南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经过反“
扫荡”、反“清乡”、反“蚕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锻炼,根据地军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对敌斗争艺术,都得到了提高。解放区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年代。
1943年元旦,毛泽东发出了继续战斗的号召:1943年前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是战斗、生产、学习。2月25日,在给彭德怀等的指示中,毛泽东再次指出:敌后各根据地的中心工作是战争、经济和教育三项。毛泽东殷切地期望敌后军民乃至全党,以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奠定胜利的基础,促使抗日战争的发展。他多次告诫八路军新四军指挥员,抗战尚需二至三年,必须努力奋斗。7月30日,毛泽东在关于党的政策、任务问题致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的电报中,指示应加强对敌斗争(反“扫荡”、反“蚕食”),强调“在群众中普遍的经常的任务则是战争、生产、教育三项”。敌后军民英勇奋战,运用袭击、伏击、地雷战等形式,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晋西北军民遵照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春季4个月内,摧毁827个村庄的敌人的“维持会”,晋察冀普遍组织了武工队,大部主力投入边沿区,开辟敌后。山东抗日军民实行“翻边战术”,敌人打到我这边,我打到敌人那边。胶东部队1月至5月间在烟(台)青(岛)路反封锁,平毁封锁沟440公里。苏北等地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春季“扫荡”,苏中等地区粉碎了日伪军的秋季“清乡”。淮北、鄂豫皖、苏北、苏中等地区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蚕食”。
这一年,八路军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俘虏日伪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日军投降6600余人,攻克敌人据点740余处。新四军作战4500余次,粉碎日伪军千人以上“扫荡”3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9300多人,攻克敌人据点200余处,敌后战场出现了转折。日军屡遭打击,战斗力日益减弱,顾此失彼,被迫收缩战线,实施重点守备。1943年底,日本华北方面军被迫停止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与日军颓萎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敌后抗日力量进一步发展了。除陕甘宁边区外,敌后大的解放区还有14个,“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根据地的面积又扩大了,根据地的人口……又已上升到八千余万,军队又有了四十七万,民兵二百二十七万,党员发展到了九十多万”。敌后抗战的伟大历史作用充分显示出来了。毛泽东适时向全党提出“我们要准备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的任务,抗日战争的一个新阶段即将到来。
“抬头望见北斗星,日夜想念毛泽东”。毛泽东虽然从1976年9月9日去世,到现在已经30多年,但在中国,只要一提起毛主席,大多数人还是心往神追,崇敬之情不能自已。近年来更是屡次在国内外兴起毛泽东任。这是因为,在中国,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和历史功绩已经深入了几代人心。在全世界范围内,毛泽东的影响力也毫不逊色:不论是在海外华人中间,还是外国的专家学者、民间,还是其政要中,其影响力都无处不在。毛泽东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本书记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学习、交往,到参加革命,领导革命和领导国家建设直到辞世不平凡的一生。书中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地再现了毛泽东早年的成长见识,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和成为中央领导核心后的历次种种曲折和成功,也展示了我国近代从革命和解放到建设各个历史阶段的大事件始末。
目前国内最全面最详实的 毛泽东传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权威专家组探底同类书不敢碰触的话题
不为人知的政治、国家、个人内幕细节首次揭秘,跟毛泽东学谋略,学战略,领略千古一人中国式智慧的创世之用再造中国毛泽东!
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缔造了一个国家,他是20 世纪第一伟人,他,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标签
- 上一篇: 跨海东征
- 下一篇: 贾斯汀・比伯:永不言败
喜欢读"毛泽东人生纪实(平装)(上中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命题研究组编
- 未知
- 未知
- 龚勋 主编
- 黎启阳主编
- 潘祖仁
电子书分类
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或充值问题请联系:QQ 3560203073
个人权益问题请联系:QQ 3560203073
合作咨询:QQ 356020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