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儒家民本思想、墨子以兼爱为重点的平民思想等,为后世留下了重民的文化基因和良善的道德内涵。这些思想财富在历代政治实践中不断使用,不断积累,并作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被传承下来。近代中国,民主观念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而深入人心,被动开启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充满民族屈辱,一系列民族危难事件为接收现代民主思想准备了社会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而来的,是李大钊等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提出的大众民主观,它的内源性一方面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萌发于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事业之中。
作者简介 · · · · · ·
林红,女,广西桂平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硕士毕业,2006年或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访问研究。
目录 · · · · · ·
导言1
一、方法论意义:政治史考察的可能视角2
二、关于民众与政治的解释框架4
三、中国的体验及其独特性14
四、几点相关解释22
第一部分民本时代的思想准备
第一章民本观念的生成与探源29
一、从神本到民本:“天之罚”与“以德配天”29
二、探寻民本之“民”:君权政治与“四民说”36
三、探寻民本之“本”:君本与民本的主辅与相生关系52
第二章民本思想的奠基与传承70
一、孔子仁学中的民本思想71
二、孟子的民本三论76
三、荀子的礼法相融论81
四、贾谊的“民无不为本”论87
五、黄宗羲的“民主君客”论94
发现民众——历史视野中的民众与政治
第三章传统民本的现代延续106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必然与理论局限106
二、转折与延续:从民本走向何方124
三、殊途抑或暗通:传统民本与现代民粹的独特关联139
第二部分转型时代的社会激荡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夕的民众政治体验173
一、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初次对接173
二、外来思想的启发:卢梭社会契约论与中国民权思想的发展182
三、社会基础的准备:清末社会政治运动与民粹的初萌193
四、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粹成分219
第五章五四时期的民粹政治与思想231
一、五四时期民粹政治的生长条件233
二、五四时期民粹思想的演进脉络248
三、李大钊的平民主义民粹观282
第六章后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民众296
一、行动家的实践民粹主义:从平民教育到乡村建设297
二、思想者的文化民粹主义:“民之精粹”还是“以民为粹”323
三、在象牙塔与十字街头之间:朱自清与鲁迅的文化民粹
主义之路341
第三部分革命时代的民众政治与民众文化
第七章以农民为主角的乡村革命367
一、发现农民:中国乡村革命的伟大成就367
二、乡村革命的政治策略与理论建设385
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民众观及其相关讨论408
第八章从“化大众”到“大众化”的文化建设417
一、“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运动及其对民众的定位418
二、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运动及其对民众的定位447
结语486
一、民众与政治:外源与内生的基本成分486
二、关于所谓“民众迷思”的思考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