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纵跨600年 | 83篇小史 | 30年研究精髓 |热销17年 | 3次再版更新
《大分流》作者、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彭慕兰
拉美史、全球贸易史专家史蒂文•托皮克 共同书写
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立与依附、崇高与卑劣、失序与进步、不满与餍足
--------------------------------------------------------------------------------------------
◎内容简介
本书以贸易为线索,通过市场准则形成、运输、致瘾食品的经济文化、暴力经济学、如何打造现代市场、工业化与去工业化等主题,将世界体系分析与地方研究的观点结合起来,展现了60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以及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作者以阐述文化、政治、地理、个体、价值取向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互为影响,意在表明:世界经济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全球化也并不是单向西化发展的产物。每一项历史进程都有诸多意外、受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由此,作者希望能引起读者更多思考和讨论,重新理解世界历史发展。
本书译自英文第3版,扩展了其地理上论及的广度,并提供更多关于20世纪和21世纪早期的论述。
◎专业评论
经济学的《探索》频道,讲述你所不知道的贸易故事,让你手不释卷。
——何帆
这是一个贸易打造的世界,它是已经形成的历史,也是正在发展的现实。我们要融入其中,也要时刻审视。这既是一个知识人的学术立场,也是一个具体的经济人必要的生活态度。
——苏小和
从最初充满血腥的强制贸易,到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无法自拔,既有落后国家毁家纾难式的悲剧,又有新兴市场日新月异的改观,财富的全球化流动,亦从混沌、野蛮之初始,进化到文明、多远之阶段。从商业史角度细致剖析贸易对世界的改变,此书无疑独辟蹊径。
——《英才》杂志前执行主编 张刚
◎媒体评论
彭慕兰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总是让我们会心而笑,他试图跳出西方中心、民族中心的学术态度,让我们看到一名真正独立的学者矢志不渝的学术立场。
——《南方都市报》
几百年前,阿拉伯人不知道地底埋着石油,南美洲的阿兹克特人也不觉得白银有什么作用。只有到全球化贸易的时期,这些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才变得价值连城,进而改变了世界。
——《第一财经周刊》
在这个新版中,两位作者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广泛包容性的观点。他们都捕捉到贸易在过去的600年里有着其连贯的规律……这本书提供了传统贸易史研究路径的新方法,也注意到亚洲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图书馆重量级期刊 Choice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中,作者阐明,六百年来,世界贸易一直在使全球各地越来越紧密相连,不只在不同经济体间,在文化、商业、政府、社会、政治上,也发挥同样的作用。
——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 甘尼特通讯社
作者简介 · · · · · ·
[美] 彭慕兰
Kenneth Pomeranz
著名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2013—2014),“加州学派”代表人物。1980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史景迁。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腹地的构建——华北 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荣获1994年费正清奖)、《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荣获2000年费正清奖、2001年世界历史协会年度图书奖)、《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与史蒂文•托皮克合著)等。
[美]史蒂文•托皮克
Steven Topik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有:拉美史、世界贸易史、咖啡经济史等。主要著作包括:《巴西的政治经济学:1889—1930》《贸易与炮艇:帝国时代的美国与巴西》《全球市场的转变:1870—1945》(与艾伦•威尔斯合著)等。
译者简介
黄中宪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现专职翻译。主要译作有:《维梅尔的帽子:揭开十七世纪全球贸易的序幕》《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天国之秋》等。
吴莉苇
自由撰稿人、译者。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争》《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天理与上帝:诠释学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主要译作有:《历史上的身体:从旧石器时代到未来的欧洲》《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