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姚斌(一只花蛤)于2008年至2016年写作思考的精华文章合集,前后历时九年,跨越两轮牛熊。
本书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价值投资内涵,涉及投资策略、企业思考、价值评估、构建组合、投资实践、投资修行等核心要素。
作者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对价值投资理论理解深刻,观点清晰简洁,直达本质,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反复印证投资理念,进化投资体系,使其更符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运行规律。
书中对价值投资的思考和实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在苍茫中传灯》,点起千灯万灯,让中国证券市场涌现更多的独立投资人,践行价值投资,领悟投资乐趣,开启人生的财富大门。
作者简介 · · · · · ·
姚斌,网名“一只花蛤”,新浪财经专栏作者。《金融博览》、《现代商业银行》、《证券市场红周刊》、《北京晚报》等多家大型报刊特约撰稿人。
专注于价值投资保守主义哲学。
2008年开始在新浪网发表文章数百篇,点击率超过700万。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以及雪球财经拥有粉丝数十万。
目录 · · · · · ·
ONE
第一章
序1 思想永流传(但斌)
序2 和而不同的投资之道(杨天南)
序3 江湖与灯(邹志峰)
自序
第一章 投资策略
智是谋之本 有智才有谋
重读《什么是价值投资》
为价值投资“谱曲”
“理论”的力量
价值投资仍然是“真知”
获得格雷厄姆—多德的优势足矣
穿越牛熊的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没有止损的策略
只要不是永久性资本损失就好
不要指望超额回报
价值投资无需参与短期业绩比赛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必怀疑自己
价值投资:坚持还是放弃
为什么价值投资不易为多数人接受
要创造财富,还是要创造收入
学会运用最优增长策略投资
反向投资确实不简单
“选时”到底有效吗?
卖出策略:荔枝红了再采摘
什么时候卖出股票
投资、投机与赌博
投机太多 投资却太少
最大的危险是养成了投机习惯
第二章 投资实践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保守主义这盏智慧之灯永不熄灭
价值投资:我的指路明灯
我的十二条投资策略
应用价值投资策略的三大问题
长期投资才能致胜
构建稳定而有效的投资组合
管理投资组合的六大要素
“少就是多”:从凯恩斯到林奇
如何在寒冬中不冻伤
抵御熊市的投资组合
只在“大象”出现时才射击
我喜欢“大道至简”的方法
不要参与“输家的游戏”
做“肥胖而愚蠢”的农夫
“坐在那里等着就足够了”
指数型基金:“像一颗恒星,持久发光”
在已持有的股票中寻找机会
公司的“三个代表”:卓越、良好与糟糕
不买牛股买狗股 跑赢市场不是梦
沃尔特•施洛斯会在A 股市场买什么股票
寻找出色的“经营家族企业的面包师”
寻找长寿型企业 警惕多元化公司
买进非卓越公司是一种逆向思维
负面情绪是一件好事
像企业家一样去投资
低市盈率的陷阱
不要在收入高峰期投资周期股
成长股投资:硬币的另一面
成长股投资:玫瑰的刺
成长型股票不等于成长型公司
在泥石流上求生的科技股
白橡树基金在科技股上的教训
第三章 寻找超级明星企业
我的投资清单
从实业并购谈公司估值
在水足够温暖的时候下水
投资的“圣杯”:持有超级明星企业
超级明星企业与长期持有
冠军企业的要素与标准
伟大难在洞悉
大公司的难处
问道小公司
完胜小公司
基业难长青 衰落更具普遍性
不容易寻找的10 倍速公司
高增长实际上是一个陷阱
“高增长”是一种幻象
稳定增长是一个神话
企业失败的头号杀手:劣等的战略
失败在于卓越
对企业常见的三种错误假设不可不察
小心家族式经营中的陷阱
学会“杀死企业”并“殡葬”之
经济危机中哪些产品和服务会受影响?
零售服务业:在合适的地方长大
能够复制成功的连锁魅力
医疗服务公司奎克的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
可口可乐在一九九九:一个经典的运营错误的
实例
强生公司在一九八二:危机处理的正面案例
百事可乐:一个缺乏经营聚焦的实例
维珍成功的另一种解释
约翰迪尔的故事:追求伟大不如追求长寿
魏格曼超市:巍然屹立八十年
与众不同的投资公司爱德华•琼斯
“管理的根本是创造自由的氛围”
企业经营还是原来的CEO 好
比尔•蔡德的经营之道
第四章 投资修行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投资的艰难使命
真正的元凶是大脑
把大脑想象成蜘蛛网
我们可以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如何成长为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是一种人格特质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知道什么叫恐惧
“别人悟出的道理最精彩”
从芒格的角度解读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他们都以独特的方式获得成功
每年只赢一点点
不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又何妨?
学意不泥迹 成为独特的自己
学谁都不易
投资观点无所适从的时候想林奇
塑造杰出投资者的基本要素
真正的投资者需要三个性情
投资需要钝感力
“这一次与过去不同?”
一个保持开放心态的投资实例
你和杰里米•西格尔笔下的大卫有多像?
中学生炒股水平也不差——圣阿格尼斯学校的
投资课
附录一 我的投资实践总结(2008-2015)
附录二 我的投资实战案例
附录三 雪球专访
后 记